电话图标电话图标18609631186

智慧营地系统平台控制台控制台

导航

系统入口

三大系统,为营地教育行业保驾护航

  • 营销管理系统 >

    解决销售吸粉难、留存难、成交难的问题,提升业务效率,增强客户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助力企业发展。

  • 综合管理系统 >

    涵盖学生端、家长端、基地端等多个端口,全流程解决基地各种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 实践教育云平台 >

    围绕劳动、研学等实践教育领域,提供政策咨询、知识学习、经验交流、专家分享等,提供行业智库和一体化线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时讯>行业新闻

常州出台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性法规

来源:本站


1665195992173232.jpg

近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国内劳动教育领域第一个重要的示范性法律文本。

条例着重针对5个方面,给出了教育发展的回应和要求:一是细化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二是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是重视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是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五是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

接下来,跟着智慧营地一起来学习具体内容吧!

01

多年重视

发挥劳动教育意义

常州市历来重视劳动教育。

2001年对全市劳动与技术课进行整体规划,要求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一批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劳动技术课程。

2015年,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劳动教室投入使用,开启了集约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先河。

2019年,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常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构建了行政推动、教研牵动、学校行动、基地互动、家庭主动的“五力联动”推进模式。

2021年5月,常州市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同年,常州市率先启动劳动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并于2023年7月正式出台《条例》,对于实现劳动教育法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多方协作

立法流程切合实际

《条例》的立法工作于2021年启动,常州市教育局专门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全面开展立法调研,完成7280名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走访多家市级大型劳动实践基地,召开12场座谈会,听取32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意见,组织听证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最终形成2万多字的立法调研报告和《条例》初稿。

2022年12月,协调常州市文明办、发展改革、文化广电和旅游等部门进行了会签。之后,常州市司法局和起草部门再次进行了沟通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形成了《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草案)》(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稿)。

2023年1月12日,常州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草案)》。此项工作也得到了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

03

重点明确

回应教育发展要求

《条例》共七章50条,涵盖总则、家庭养成、学校培育、社会支持、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细化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二是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是重视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是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五是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

《条例》的制定同时也回应了三项发展要求。

一是回应了落实上位法的客观要求。

《义务教育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虽然部分条款直接或者间接涉及劳动教育工作,但存在针对性不强、指引性缺乏等问题。

《条例》的制定,深化了常州市实施劳动教育的制度体系,将成为国内劳动教育领域第一个重要的示范性法律文本。

二是回应了完善育人体系的长远要求。

《条例》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完整地育人”“育完整的人”的教育遵循。

三是回应了服务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

《条例》的制定,不仅推动形成劳动教育的“常州模板”,还可以统筹解决阻碍常州市劳动教育工作深入推进的现实问题,实现劳动教育实施机制的创新发展,为常州市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提供教育支持。

04

特点突出

条例创新之处明晰

《条例》体现了以下八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

(一)明确劳动教育内涵和适用范围。

条例明确劳动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育活动。条例适用范围包括常州市全市大中小学。

(二)明确劳动教育管理体制及相关职责。

条例明确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劳动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促进保障机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劳动教育工作,其他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劳动教育相关工作。

(三)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条例明确劳动教育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制度体系。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引导和督促未成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保证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四)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教育教学场所,配备相应的劳动教育设施设备,并根据学生数量规模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要求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百分之三安排劳动教育经费。

(五)构建劳动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条例明确每年五月为常州市劳动教育月,国家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应当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强调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建立劳动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并给予指导。

(六)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度。

条例明确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制度和名录制度,由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将认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纳入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七)建立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机制。

条例明确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求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与地方的劳动教育校地合作机制,推动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资源共建共享。

(八)强化劳动教育保障和监督。

条例要求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鼓励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条例还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

常州市立足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实施劳动教育。破解改革难点,全市域加强劳动教育统筹规划,创造性提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经历”的理念,在紧扣实施重点的同时打通评价堵点,全方位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建设,全维度构建劳动教育激励体系,立足区域特质,整体构建了行政、教研、学校、基地、家庭多主体的“五力”联动区域劳动教育推进模式,为系统性支持劳动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

下一步,常州市将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和常态化,深化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制度机制,创新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路径策略,努力形成劳动教育的“常州样本”,为劳动教育的时代发展作出常州贡献。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材料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