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服务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研学旅行走样变味问题被点名。
研学旅行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一些货不对板、游而不学、质次价高的问题。
日前从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获悉,该委员会正在制定一个涉及研学旅行机构准入资质、从业人员从业资质、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认定标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标准等涵盖研学旅行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标准,将推动国内研学旅行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中小学教育方面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研学旅行的兴起创造了空间。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研学旅行就突破了600万人次。全国开展研学业务的企业主体多达万余家,研学旅行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元。今年以来,研学旅行更加火爆,据携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旅行人数同比增长超650%,亲子游订单中研学类产品订单占比近七成。然而,研学旅行市场也潜藏着发展危机,不少研学旅行表面“火爆”,背后却乱象丛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中心副主任翟向坤教授表示,指出:“研学旅行发展较晚,加之界定模糊,迄今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健全的行业标准,缺乏科学清晰的监管机制,导致研学旅行准入门槛较低,旅行机构、研学基地、研学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专业师资缺失,课程的针对性亦不强。”
据中消协的报告显示,研学旅行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活动行程与合同约定不一致,一些研学旅行项目在参观地点、活动内容、住宿餐饮等方面与合同约定有较大出入;研学机构傍“名校”误导消费者,有些研学旅行项目声称与名校等机构合作,可以深度游览和感受名校氛围,但实际只是带学生到校门口打卡拍照;研学服务质价不符,有些研学旅行项目收费高昂,但参观的地点却是免费景点,实际成本远低于收费标准。例如,有消费者投诉,今年暑假花费2980元为孩子购买了湖北某旅游公司的研学旅行服务项目,原定参观北京故宫,但却让孩子们在门外晒了一下午的太阳也没有进入故宫,群内管理人员也不回复。之前还说去清华北大参观,但是实际只去了清华科技园。对此,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红表示:“现阶段,研学旅行存在安全保障不强、市场经营主体鱼龙混杂、缺乏客观有效课程评价机制、研学导师资质认证混乱、综合配套服务不健全等问题,成为行业弊病,亟待解决。”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新兴的教育模式和消费业态,暂无专门法律法规或规章对其予以规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虽已颁布,但仍以导游服务规范、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规范和旅行社服务通则等为依据,与中小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及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中消协亦建议尽快制定专门的法规或规则,明确研学旅行的主管部门,规范研学旅行的组织和实施,从行业准入、活动安全、信用约束等方面加强研学旅行的监督和管理,有效治理当前研学旅行领域各种乱象。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时,不要盲目跟风参与,要仔细查看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责任等,并注意举办方的过往案例和评价信息。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下属委员会,是全国性的研学旅行行业组织,自2018年12月批准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为研学旅行行业的规范发展而努力。该委员会起草主编《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2019》,发布了我国研学旅行问题及对策、未来发展趋势等。先后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共同推出了研学旅行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研学旅行导师培训班等专业培训课程,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导师。还制定了《中华小小讲解员美育综合素质测评标准》、《青少年儿童(礼仪) 美育素养能力等级测评认证标准》等标准,为青少年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在不少会员单位及从业者的呼吁下,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将着手制定一套涵盖研学旅行机构准入资质、从业人员从业资质、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认定标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标准等各个环节在内的系统化标准,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据刘红透露,目前委员会正在面向全国征集新标准的参编单位和相关数据、材料,已于10月中旬正式启动新标准制定工作,预计新标准制订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据介绍,研学旅行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坚持科学、规范、安全、优质的原则,借鉴国内外研学旅行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提出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和措施。“这只是一个行业标准,没有强制性,主要对研学机构和企业起到引领、规范、促进管理的作用”,刘红解释道,“先以行业标准作为一个指导原则,重点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强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等逐步实施取得效果后,期待未来再出台国标。”据了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它将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行业的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安全。而且,新标准还将推动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推动研学旅行行业实现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例如,在研学导师从业资质方面,我国尚未有统一的规定,存在导游证、导师证混用的情况。其中,导师证最为混乱,市面上存在不同的研学导师发证机构,比如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鉴定中心颁发的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书、中央电教馆颁发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在线学习证书、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培训中心颁发的研学导师和亲子研学指导师证书。有业内人士表示还存在花几百元买证书的情况。导致研学导师队伍参差不齐,消费者也很难辨别导师资质和水平。“研学导师是行业的核心岗位,对从业者的标准要求很高。研学导师既要具备导游资格,也要有教育资质。目前,在发证这方面并不统一,未来还是需要统一标准,明确某个部委负责发证。”
规范标准建设是提升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研学旅行规范标准建设,旨在实现研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把研学各方面的政策优势转化为研学发展的效能。”翟向坤认为,规范标准是政府主管部门强化研学旅行管理的有力保障,亦是研学基地建设、研学课程研发、研学师资培训的重要依托,同时还是研学机构遴选、研学接待要求、研学安全保障的强大支撑。实施标准化战略,对推进研学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学旅行规范标准的实施,对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课程实施、人员管理、安全管理、产品评价等进行了体系化规范,弥补了研学旅行产品标准的空白。“新标准为构建基于现代服务理念,拥有科学完善、时令齐全、类型多样、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产品提供了依据。”研学旅行规范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研学旅行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为我国研学旅行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了校园,走进了自然和社会。研学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涵盖研学旅行全产业链的系统性研学活动有效化、组织管理规范化、学业评价合理化,最终引导研学旅行活动健康持续发展,推动达成研学旅行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标准促进多路径主体的协同发力,将推动研学旅行市场、品牌、协作、服务等多方面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教育实践活动的规范开展。”
而且,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的新兴业态,新标准将推动研学旅行教育功能的贯彻落实,实现研学课程资源效益最大化与参与者收获最大化,贯彻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体系,还能严格落实课程设置规范要求及评价规范要求,提高研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保障学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