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热背后的冷思考”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研究机构、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的参会嘉宾围绕研学游业态发展趋势、研学游如何回归“有研有学”、如何促进研学游规范健康发展研讨、建言。
专家表示,研学游是激发文旅消费内生动能的新业态,也是摆在行业企业和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思考题”,要在“研”“学”上下功夫,促进与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
研学游作为一种融合教育、旅游、文化、经济等多领域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动力。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
与会专家表示,促进研学游融合发展,既源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国研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斌分析,近年来,文旅消费快速恢复,业态多元创新,产业稳健增长,为旅游产业调结构提供了时间窗口。其中,文化和旅游融合、科技与旅游融合是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两个重要领域。他建议,文旅产业要紧紧抓住其他领域尤其是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外溢,探索服务业数字化新模式,加快产业和技术迭代,从而更好适应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变化,贴合市场转型要求,提升产业效率。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王杰认为,研学游其势乍起,方兴未艾。我国文房四宝行业有一些企业开展了研学项目,虽然才四五年时间,但部分企业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营收超过了其传统业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
张晓明认为,研学游,最关键的是“研”“学”,要力争做到旅游活动与历史、人文、景观的深度和便捷融合。
关于“研”“学”的内容,朱炳仁·铜创始人朱炳仁认为,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是东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研学游要重点挖掘与中国地理、历史相关的巨大价值,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博物馆策展资源,激发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中信资本投资副总裁王马捷也指出,目前研学游中,普遍以“游”为主,“研”“学”方面仍需加强。他建议,把科技、工程、AI等融合到游学中,科学设置游学产品,把更多好的元素、体验带给消费者。
中国文化书院监事江力认为,研学游具备促进商业、提升教育两大功能,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商业可持续,同时也将带动教育发展。他认为,在研学游产品设计方面要秉持工匠精神,尊重历史文化、严谨科学。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吴世春说,相比传统商学院,面向企业家的研学游越来越流行。一方面,研学游单次计费,更加灵活、实惠。另一方面,在研学的过程中,不同领域企业家可以相互借鉴,深度探究合作机会。
王杰提出,研学游是一座富矿,能撬动的资源和产生的效益巨大,相关企业要从人才培养、生产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维度着力,增强传统文化自信,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副秘书长徐亮表示,促进研学游稳健发展,要坚持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培根铸魂,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让人们在研学游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政分析,目前研学游普遍缺乏沉浸式体验,存在产品同质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提升相关产品服务质量和专业性,是行业需要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课题,应该从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增加国际教育机构合作等方面重点着力。
END